吴穷
华容县职业中专高级讲师
岳阳市中小学语言文字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
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时间如滚落的雪球般向前,到了大寒,已经快得不成样子了。
大寒,是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的终结。仿佛一个轮回的尘埃落定,此时,天地寂静,树枝脱净最后一片叶子,日光无遮无拦,直直地照在地面上。人们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年味逐渐在街头巷尾蔓延开来,一切终将结束,一切也必将到来。
大寒三候: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大寒后,传统农业社会,冬天很少产蛋的母鸡,感受到阳气的来临,开始产卵;天地闭藏,鹰隼之类的猛禽,为了寻找食物,在凛冽的寒风中苦苦盘旋;冰,结结实实地一直冻到了水中央。
先秦典籍《列子》里,有宋国田夫,因为家里贫寒,只能乱麻破絮,勉强挨过寒冬。一天,他去村东干活,干累了顺势趴在泥地上。冬天的太阳晒在背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他兴奋地对妻子说:“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不知道世间还有暖房狐裘,这朴实的农夫,要把冬日负暄当作珍宝进献给君王。
汉语里的“暄”是个有趣的字,既形容温暖,也有松软的意思。冬天的阳光打在身上,微微的暖,毛孔毫无戒备地张开,心也随着蓬松软化了。
白居易有诗《负冬日》:“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冬日暖阳下,静坐冥想,热气升腾,如饮酒微醺,又如蛰虫苏醒,通体舒畅。
锦衣玉食的贵族,也以负暄为雅事。《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珍就铺了个大狼皮褥子,在院子里负暄,闲看族中的贫寒子弟们来领取年物,也斥责明明每月有进项银子,还来贪图这一份年物的贾芹。荒唐如贾珍,在冬日慷慨的暖阳下,展示的也是大家族族长的宽厚与公正。
寒日负暄,为的是人心向暖。
公元1187年冬,姜夔从湖北往浙江湖州去,途中,路过唐末诗人陆龟蒙的隐居地——吴松甫里。
孤云野雁,来去无踪。只有清苦的山峰,独自抵御黄昏欲落的冬雨。
陆龟蒙,是姜夔仰慕的对象,胸怀大志却仕途坎坷,不得已隐居江湖。
姜夔,这样一位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的才子,同样怀才不遇,一生漂泊。
那个年代,历史只给读书人准备了唯一的出路:学而优则仕。这不止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不止是青史留名的渴望,也有生计的考量。
历时10年,青年姜夔四次参加科考,均以失败告终。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
南宋·姜夔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此后,姜夔开始了他持续大半生的羁旅江湖。
公元1186年,32岁的姜夔结识了湖州名士萧德藻。萧氏极赏识姜夔的才华,为他安排饮食起居,引荐文坛名士,并把亲侄女许配给他。
通过萧德藻的介绍,姜夔认识了当时的诗坛名家杨万里。杨万里读了姜夔的诗词,对他刮目相看,并把他引荐给了名臣范成大。范成大也非常喜欢他和他的词,把他比喻成魏晋时期那些高雅脱俗的人物。但一生布衣的姜夔,又值南宋衰微之际,家国恨、身世愁,实非魏晋名士可比。
姜夔在文坛名气越来越响,交游圈子越来越大,包括朱熹、陆游、辛弃疾等南宋政坛、文坛名宿。他们的年龄普遍比姜夔大二三十岁,但都对这个后生另眼相待。他们资助他,也爱护他。
换作旁人,以白衣之身,与如此众多的世家贵胄、名士高官往来,只怕有攀附权贵、钻营苟且之嫌。姜夔却越是进出亭台楼阁、高台深院,就越发地寡淡高远。
他用清空高雅的词,填平了那些身份地位的沟壑,和他们站在平等的心灵位置上,也成功地在婉约和豪放两个强大的词学审美之间别立一派:清雅词派。
其实,词本无派别,诸家不同,都不过是将才气与人生血肉融合,以笔写心。
姜夔更大的造诣和成就,体现在音乐上。
在中国古代,“乐”是与“礼”相关联的,雅乐更是属于国家大事。唐末以来,战乱频繁,王朝更替,宫廷雅乐大受挫伤。大宋朝廷数次召集人员整理宫廷雅乐,但结果总不能使人满意。
公元1197年,姜夔以一己之力,向朝堂献上自己潜心研究的《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两年后又上了《圣宋铙歌鼓吹曲》十二章。朝廷破格允许他到礼部参加进士考试,但姜夔仍旧落选。
他流传到今天的词集《白石道人歌曲》,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瑰宝。这是一本工尺谱,也就是带有曲谱的歌曲集,是中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南宋乐谱资料,其间还包含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14首自度曲。
所谓自度曲,是极个别精通音律的词人,先写完歌词后,为之谱写的新的曲调。
音节文采,冠绝一时,又如何?姜夔已经把自己排除在庙堂之外。
“平生最识江湖味,听得秋声忆故乡。”他在江湖中卖文卖字,尽显才华。
40岁后,姜夔曾依傍家世显赫的张鉴谋生,彼此情同骨肉。张鉴也非常欣赏姜夔的才华,想为他出资买官.但这美意,被姜夔婉言拒绝了。
姜夔的为人,就像他的词一样清冷。
明明是炽烈的想念,却冷如“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明明是对故土沦丧的满腔愤懑与悲痛,却冷如“波心荡,冷月无声”。
于是我们知道,词的意境是冷的,词里的情感却是滚烫的;
于是我们知道,词人的外表是冷的,可词人的心是暖的。
诗文品析
中国古代学者根据四季更迭,将太阳周期换为基本等长的二十四个时间段落,设立了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
他们以时节为经,以农桑与风土为纬,依循节气安排起居饮食,也安排煮酒、簪花、焚香、苦读的雅致生活。那些质朴拙趣的日常,渐渐演变为独特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式生活艺术,成为了所有中国人诗意空间的一部分。
时光闪过的那一刻,偶然发现,节气也还承载着悲春伤秋的古代文人,他们的人生际遇、脾气秉性、诗文创作,竟然和节气是如此密切贴合。
这是文字对节气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