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东洞庭湖麋鹿种群 数量增至240余头

  

麋鹿苑里的麋鹿 仇玉姣 摄

正值枯水期,志愿者们还会借助摩托等交通工具进行巡护。 李政供图

□本报记者 仇玉姣

近日,一头“麋鹿”在汨罗人的朋友圈刷屏。多位村民发视频爆料称,“洞庭湖野生麋鹿,传说中的‘四不像’,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跑进村了”。后经相关部门及专家研判,这头鹿不是麋鹿,而是梅花鹿。虽然闹了个小插曲,但是也顺带让麋鹿“火”了一把。

麋鹿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目前自然野化程度最高的麋鹿种群栖息地。

近年来,随着东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人们对麋鹿保护意识的提高,麋鹿种群数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他们是麋鹿的守护者

天有些暗,湖风微凉。10月26日一大早,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会长李政,就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乘坐一条小船,向着东洞庭湖的深处挺进了。

一路上,他们仔细观察麋鹿的总群数量,认真清理有可能会对麋鹿造成伤害的渔网、地笼王等渔具,发现麋鹿后,主动投喂玉米、青菜等食物。

当天,他们一共监测到麋鹿130余头,解困雄麋鹿2头,劝离在东洞庭湖核心区垂钓者36人,放生各类鱼200余斤,销毁地笼王等渔具80余件,投喂玉米1300斤。

像这样的巡护行动,于李政而言,已经成为常态。“今年干旱比较严重,导致麋鹿的食物大量减少。我们便加大了巡护力度,10月份已开展了4次巡护行动。”

为何对麋鹿如此关注?兴许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李政今年51岁,从小在洞庭湖畔长大,对湖水、湿地以及生长在这里的动植物都有很深的感情。

“1998年,因长江特大洪水,一群麋鹿从湖北,泅渡长江,抵达洞庭湖。至此,一群憨厚可爱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正式在洞庭湖安居。”对于麋鹿与洞庭湖的渊源,李政并不陌生。一开始,他出于好奇,比较关注麋鹿,后来渐渐把保护麋鹿当成了自己的主业。

东洞庭湖湿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季节性水位涨落变化大,给麋鹿的安全栖息带来了一定威胁。以往,每年都有十多起麋鹿被废弃渔网缠绕,食物匮乏而受伤、受困,需要人工救护的情况。

为保护麋鹿,让麋鹿在东洞庭湖湿地自由地繁衍生息,2016年8月,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正式成立,李政担任会长,动物学博士、专家、爱心企业家、一线巡护人员及大学生等积极加入。

宋玉成,是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技术顾问,也是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第一个专门研究麋鹿的博士。这些年,他跑遍了东洞庭湖的各个角落,成为了麋鹿种群的忠实守护者。

2020年,宋玉成和同事监测到了一个60多头的麋鹿群,“麋鹿对于栖息环境的要求比较苛刻,在望远镜里看到这么庞大的鹿群,当下真的感觉到,洞庭湖正焕发着新的生机”。

麋鹿种群数量逐渐增加

夕阳柔和地照射下来,一群麋鹿在茂盛的植被里若隐若现,它们惬意地啃食着食物,愉快地嬉戏……

这是10月25日,记者在麋鹿苑看到的一幕场景。麋鹿苑,也是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的一个根据地。

2016年7月,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引进资金与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建设了一个“麋鹿和鸟类救护避难中心”,简称“麋鹿苑”。麋鹿苑位于君山区,占地400余亩,是国家林草局明确的专业野生动物救护场所,园区现有被救麋鹿18头、珍稀濒危鸟类及其它被救助动物100余头(20余种)。

点点,是2012年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救助的一头麋鹿。刚发现点点的时候,它才出生不久。后来,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精心呵护下渐渐长大。2016年,点点被交付给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在麋鹿苑安居。

“点点从一个‘小不点’,顺利晋升为‘妈妈’,到目前为止,已经生育了5胎。”李政说,在麋鹿苑,大家都很喜欢点点和它的宝宝,点点也一样,十分亲近和信任他们。

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成立以来,共参与38起受伤、受困麋鹿的救助,承担了湖区粮食匮乏季节的食物投喂工作,并对沿湖居民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工作。

“以前,人们保护麋鹿的意识不强,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它是保护动物,现在基本都能认识,发现麋鹿也会主动跟我们联系。”常年穿梭于洞庭湖区,李政欣喜地发现,湖区的生态环境变好了,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有了明显提高。

“尤其是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岳阳视察,勉励大家‘守护好一江碧水’。这以后,对洞庭湖的保护力度更大了。”李政说,通过这些年的努力,东洞庭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清岸绿,鱼儿畅游,鸥鹭翔集,麋鹿种群数量也逐渐增加,从2015年的不到120头,增至240余头。

如今,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成为岳阳三张生态新名片。

李政说:“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洞庭精灵’的身影,在这里自由栖息!”

宋玉成博士与麋鹿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麋鹿“点点”和它的宝宝 李政供图